停火不停战都完蛋?以总理进退两难,内忧外患,特朗普暗中使坏
巴勒斯坦赢得胜利,停战协议虽未生效,民众已欢欣鼓舞奔走相告,庆祝来之不易的和平。而以色列,气氛却截然相反,一片沮丧和愤怒。
一年多战乱后,巴勒斯坦迎来和平。以色列和哈马斯在十六日签署停战协议,虽然协议尚未生效,街头已满是庆祝的人群,欢腾的场面自发形成。长期以来的恐惧消散,头顶不再有炸弹威胁。
以色列那边,情况大相径庭。右翼媒体一片哗然,痛斥内塔尼亚胡政府窝囊无能,不过是自欺欺人。他们认为,以色列军事上屡获全胜,可政府却未能将军事优势转化为政治利益,军队打了胜仗却毫无意义。
以色列军队近况如何,全球有目共睹,屡战屡胜的说法,恐怕与现实脱节。以色列媒体应客观评价,切勿掩耳盗铃。 这种说法,实属自我感觉良好。
强硬派人士一片愁云惨雾,谈判结果让他们难以接受。以色列同意与哈马斯对话,在他们看来,这无疑是屈服的表现。
巴以战争刚爆发,内塔尼亚胡便强势表态,坚决拒绝与哈马斯停火,称停火即意味着认输。
强硬派视停火协议为以色列的失败,认为这是屈服和耻辱,内塔尼亚胡因此承受巨大压力,政治前景堪忧,可谓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。
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谈判结果已定,民众反应显而易见:一方欢欣鼓舞,另一方却沮丧愤怒,胜负已分。
以色列政府对这次和平谈判的反应,其戏剧性程度远超媒体和民众预期,令人难以置信。
多人竞技,输了比赛,网络游戏也好,体育比赛也罢,队员之间互相指责很常见。操作失误的抱怨此起彼伏,有人责怪队友水平太差,有人质疑对方关键时刻掉链子,总之,输家互相推诿责任,谁也不愿承担失败的苦果,场面一度十分混乱。
小团队比赛失利尚且如此反应激烈,国家战败后的政府更不必多说。以色列政坛因这场惨败而一片混乱,各派系争论不休,甚至有人预言政府将面临倒台。
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本·格维尔率先登场,他代表极右翼势力,比内塔尼亚胡更为强硬,在他眼里,停火意味着投降。
格维尔撂下狠话:以色列停火,他就带着整个派系退出政府,战争重启才能复出。
利库德集团眼下还留着本·格维尔,因为他代表的极右翼势力在政府举足轻重。少了这股力量,以色列右翼政府可能不保,本·格维尔也明白这点,所以敢以此要挟。
利库德集团与本·格维尔同属右翼,但温和许多。然而,双方利益关联紧密,利库德集团因此告诫本·格维尔:轻率行事,以色列右翼政府倒台,大家都要遭殃。
以色列前总理拉皮德,如今最大反对党领袖,对停火协议表示完全赞同。他领导的中左翼势力正密切关注局势,并承诺内塔尼亚胡政府需要时,愿意伸出援手。
想进政府,扩展内部影响力,这才是他们所谓“协助政府”的真实目的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盘算得可精明了。
对停火协议表示支持,这本身就比那些极右翼势力做得更好。
以色列被迫与哈马斯停火,但这只是表面现象。以色列的真实意图并非如此简单,他们暗中频繁活动,试图扭转局面。
停火协议原定本周日,也就是十九号生效。以色列政府操作一番,投票延后,协议生效日期改到下周一,二十号。
一月二十日,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。这天,推迟决定对以色列有何益处?特朗普上任就能立刻促成停火吗?
媒体猜测,特朗普可能暗中指使推迟,对其本人好处多多,以色列政府能否从中受益尚不明朗。第一天就赶上巴勒斯坦和平日,这对他来说是绝佳的政治宣传机会,毕竟他可是出了名的“世界第一网红”,面子工程对他来说至关重要。
内塔尼亚胡此举令人啼笑皆非,精心策划却便宜了别人。以色列政府摇摇欲坠,本·格维尔随时可能离开,政府随时面临垮台危险。内塔尼亚胡政治前途堪忧,处境艰难,进退两难。

